案例六 、東陽市樂視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與北京豆網科技有限公司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
【案號】:(2017)京0105民初10028號
【審判法院】: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
【裁判日期】:2017.09.15
【案情簡介】
東陽市樂視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簡稱樂視花兒公司)為電視劇《產科醫(yī)生》的著作權人。北京豆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豆網公司)在其主辦的“豆瓣網”(douban.com)下的“豆瓣電影”(movie.douban.com)中使用電視劇《產科醫(yī)生》截圖、劇照、海報,樂視花兒公司以豆網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提起訴訟,要求豆網公司停止侵權、消除影響并賠償損失。
經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劇照和海報是獨立于影視作品之外的作品,其著作權由作者享有。樂視花兒公司未能證明其為劇照、海報的著作權人,故不予支持樂視花兒公司就涉案劇照、海報提起的訴訟請求。雖然樂視花兒公司作為電視劇《產科醫(yī)生》的著作權人,有權對該作品的截圖主張權利,但網絡用戶在“豆瓣電影”網站上傳截圖沒有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亦不影響著作權人正常使用其作品,且有利于促進涉案作品的推廣與傳播,屬于合理使用,不構成侵權?;诖?,法院駁回樂視花兒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例評析】
本案主要有兩點值得關注的內容:
第一,法院認為,本案中網站使用的影視作品分為劇照、海報和截圖。劇照屬于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攝影作品。而海報則屬于美術作品。上述兩種作品均是獨立于影視作品之外的作品。截圖系從連續(xù)動態(tài)畫面中截取出來的一幀靜態(tài)畫面,是影視作品連貫畫面的組成部分,而非與之相獨立的攝影作品。據此,法院認為,劇照和海報的著作權由作者享有。影視作品著作權人并不能被推定為涉案劇照、海報的著作權人。截圖屬于影視作品的一部分,影視作品的著作權人有權對該作品的截圖主張權利。
第二,法院突破了《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的12種合理使用情形,將《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所述的“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作為判斷是否構成合理使用的標準,并據此認為網絡用戶在網站上為介紹評論影視作品使用影視作品截圖構成合理使用。
本案對審理未經著作權人同意使用影視圖片的案件具有指導意義,對于合理使用的判斷更是作出了新的嘗試。本案中的合理使用判斷標準能否在今后的著作權立法中進一步確立,以及可否作為司法判決的統(tǒng)一標準,我們將拭目以待。
案例七、北京中科水景科技有限公司與北京中科恒業(yè)中自技術有限公司等侵害著作權糾紛案
【案號】:(2016)京0108民初15322號
【審判法院】: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
【裁判日期】:2017.05.22
【案情簡介】
北京中科水景科技有限公司認為北京中科恒業(yè)中自技術有限公司、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湖濱管理處西湖管理處以參觀考察名義剽竊了北京中科水景科技有限公司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噴泉編曲侵犯了其所擁有的《傾城傾國》、《風居住的街道》音樂噴泉編曲的著作權,將二者訴至法院。
經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在著作權法規(guī)定的具體作品類型中,雖無音樂噴泉作品或音樂噴泉編曲作品這種作品類別,但這種作品將所選定的特定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與項目的水秀表演裝置,根據音樂的時間線進行量身定制設計,設計師根據樂曲的節(jié)奏、旋律、內涵、情感等要素,對音樂噴泉的各種類型的噴頭、燈光等裝置進行編排,實現設計師所構思的各種噴泉的動態(tài)造型、燈光顏色變化等效果,利用這些千姿百態(tài)噴泉的動態(tài)造型與音樂結合在一起進行藝術形象的塑造,用來表達音樂情感、實現噴射效果,是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具有獨創(chuàng)性,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法院認為,音樂噴泉作品所要保護的對象是噴泉在特定音樂配合下而形成的噴射表演效果,具有美感的獨特視覺效果,故原告所主張的噴射表演效果屬于該類作品的著作權保護范圍??紤]到二被告曾接觸過原告的相關噴泉視頻、資料,西湖音樂噴泉相關曲目的噴射效果與原告噴泉音樂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法院認定二被告侵權,判決停止侵權行為,停止使用音樂噴泉作品、公開致歉、賠償經濟損失及訴訟合理支出共計90000元。
【案例評析】
音樂噴泉作品是一個集舞美、音樂、燈光、水型、水柱跑動等方面編輯、構思并加以展現的新型作品,是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和情感表達的過程,其呈現出的音樂噴泉效果,是具有獨特美感的視覺效果。
現行著作權法的作品類別中并沒有音樂噴泉作品這一類別,但不可否認,音樂噴泉作品屬于新型的藝術創(chuàng)作作品,構成獨創(chuàng)性的表達,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隨著新型技術及傳播方式的發(fā)展,新的作品類型不斷涌現出來,只有把握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的真正含義,不拘泥于列舉式的作品類別模式思維,才可以更有效地保護新型作品。本案通過對音樂噴泉噴射效果的獨創(chuàng)性分析,首次明確了音樂噴泉作品屬于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本案的判決結果無疑為新型作品的著作權法保護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案例八、深圳市開博爾科技有限公司與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案
【案號】:(2017)滬73民終25號
【審判法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
【裁判日期】:2017.05.31
【案情簡介】
因認為深圳市開博爾公司與科洛弗公司在生產、銷售其網絡電視機頂盒時預先安裝含有侵權鏈接的軟件,從而“直播”、“點播”、“回看”涉案央視國際節(jié)目的行為侵犯著作權以及構成不正當競爭,央視國際遂將開博爾公司與科洛弗公司共同訴至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一審法院作出判決后,開博爾公司因不服一審判決,故上訴至上海知識產權法院。
經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審理后認為,雖然軟件是銷售商在拿到出廠后的播放機之后自行安裝軟件再銷售,但根據已有證據可以認定開博爾公司和科洛弗公司就在涉案播放器內安裝相應軟件的行為達成共識,因此生產商和銷售商應共同承擔責任。
故駁回了深圳開博爾公司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案例評析】
相同的情節(jié),不同的判決。時隔三年后,上海地區(qū)的法院對“銷售者在裸機中安裝侵權軟件,生產者是否共同承擔責任”的問題,做出了與北京地區(qū)的法院截然不同的判決。分析兩份二審判決書可以發(fā)現,北京地區(qū)的法院之所以認定開博爾公司不承擔責任,是因為當時的證據中并不足以證明開博爾公司與銷售商之間就“預裝侵權軟件”進行了意思聯(lián)絡,即雙方未有共同故意侵權;而上海地區(qū)的訴訟中,有較多證據證明開博爾公司仍在以“電視直播、回播(看)、在線平臺、免費”等賣點介紹其播放機。法院在已有證據基礎上,綜合分析了開博爾公司的行為邏輯,以及網絡播放機銷售市場的商業(yè)環(huán)境,并最終認定生產者與銷售者構成共同侵權,無疑是本案的一大亮點。而法院認定預裝具有“電視直播、回播(看)、在線平臺、免費”的軟件侵犯了央視國際公司享有的著作權之信息網絡傳播權,主要是從舉證責任的角度做出的判決,并未就“點播”“實時轉播”等是否屬于侵權行為進行深入論述。
案例九、王曉頔(筆名九夜茴)與北京搜狐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浙江夢幻星生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天津金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
【案號】:未知
【審判法院】: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
【裁判日期】:2017.8.10
【案情簡介】
王曉頔(筆名:九夜茴)創(chuàng)作了小說《匆匆那年》,并于2013年6月創(chuàng)作完成《匆匆那年》小說續(xù)作(下稱“番外篇”)。2012年4月5日,金狐公司與王曉頔訂立《〈匆匆那年〉電視劇改編權轉讓協(xié)議》,約定王曉頔向金狐公司轉讓《匆匆那年》小說的網絡劇改編權。由于《匆匆那年》網絡劇的熱播,金狐公司又繼續(xù)組織拍攝了16集網絡劇《匆匆那年:好久不見》,每集片頭注明“本故事根據九夜茴同名小說《匆匆那年》改編”,金狐公司為出品單位,夢幻星公司為攝制單位。經比較,《匆匆那年:好久不見》中使用了《匆匆那年》小說中方茴等五個主角名稱,《匆匆那年》小說“番外”中的部分情節(jié)。因認為天津金狐公司、搜狐公司等的行為侵犯了小說《匆匆那年》以及其番外的著作權及構成不正當競爭等,王曉頔(筆名九夜茴)遂訴至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
經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首先,由于《匆匆那年》小說中方茴等五個主要人物名稱無法表達較為完整的獨創(chuàng)性思想,不構成作品;其次,金狐公司將番外篇涉案部分內容改編、拍攝為《匆匆那年:好久不見》劇中的對應內容,沒有為王曉頔適當署名,并許可他人將該劇通過信息網絡傳播,侵害了王曉頔的署名權、改編權、攝制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最后,片中冠以“根據九夜茴同名小說《匆匆那年》改編”,屬于虛假宣傳。金狐公司應就上述不正當競爭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故判決網劇《匆匆那年:好久不見》停止使用侵害著作權及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內容,金狐公司賠償王曉頔100萬元及合理費用4940元并賠禮道歉,夢幻星公司就其中5萬元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搜狐公司就其中20萬元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案例評析】
本案的侵權客體,并非是小說《匆匆那年》之改編權,也不是影視劇《匆匆那年》續(xù)集的改編權,更不是小說《匆匆那年》的續(xù)集改編權,其本質是對番外篇這部獨立作品的著作權。因此,本案的實質其實在于,未經許可使用番外篇的情節(jié)是否構成侵權。但是,金狐公司所侵犯的權利,到底是九夜茴對番外篇的復制權還是改編權,取決于《匆匆那年:好久不見》使用番外篇之內容的具體程度。由于現有公開信息有限,我們尚不得知《匆匆那年:好久不見》使用番外篇相關情節(jié)的程度,但是,可以明確的是,無論是侵犯改編權還是復制權,未經許可的非合理使用行為必然構成著作權侵權。
關于九夜茴主張的《匆匆那年》小說的五個人物名稱,由于人物名稱及單純的人物關系往往缺乏獨創(chuàng)性,很難構成獨立的作品而不受著作權法保護,這基本上已是司法實踐中的共識。此前被稱為“同人作品第一案”的“鬼吹燈訴摸金校尉”一案,法院也是持相同的觀點。但是,不構成著作權侵權,并不能當然排除不正當競爭。使用知名作品的人物名稱、人物關系或是知名作品名稱,某種程度上會被認定具有“搭便車”的嫌疑。本案中,法院也是采用了相同的審判邏輯,盡管法院認定金狐公司未侵犯《匆匆那年》小說的著作權,但認為金狐公司使用知名小說名稱作為影視作品名稱,該行為屬于仿冒王曉頔知名小說特有名稱的行為。一審法院從客觀公正的角度,作出本案的判決,亦符合著作權法的原理及審判實踐。
案例十、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tǒng)有限公司與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
【案號】:(2016)京0107民初4685號
【審判法院】: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人民法院
【裁判日期】:2017.05.16
【案情簡介】
《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第三期“0801汪峰飆歌狂搶5人”(以下簡稱“涉案節(jié)目”)的獨家權利人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騰訊公司簽訂《獨占信息網絡傳播權許可使用協(xié)議書》,騰訊公司取得涉案節(jié)目的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暴風公司在未經騰訊公司許可的情況下,在其運營的暴風影音播放器上傳播涉案節(jié)目。騰訊公司認為暴風公司的上述行為侵犯其對涉案節(jié)目的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遂將暴風公司訴至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人民法院。
經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涉案節(jié)目唯一權利人上海燦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具授權書,將綜藝節(jié)目《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獨家信息網絡傳播權及維權權利授予騰訊公司,因此騰訊公司具有請求保護涉案節(jié)目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權利基礎。而暴風公司未經騰訊公司許可,在其經營的暴風影音客戶端提供涉案節(jié)目在線播放服務,已構成對涉案節(jié)目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犯,依法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損失賠償方面,法院認為,在騰訊公司的實際損失和暴風公司因侵權行為的違法所得均難以確定的情況下,本案應適用法定賠償方式確定賠償數額。法院考慮了涉案節(jié)目的知名度、影響力、商業(yè)價值,以及暴風公司侵權的主觀惡意程度和其運營的暴風影音網站的知名度、用戶數量、廣告客戶覆蓋面等因素,推定暴風公司通過實施侵權行為違法獲利數額較大。
故判決暴風公司賠償騰訊公司經濟損失100萬元及訴訟合理支出1萬元。
【案例評析】
在著作權糾紛案件中,原告如何證明因被告的侵權行為而遭受的實際損失,以及原告如何證明被告因侵權行為而獲得的違法所得,均是原告在此類訴訟中面臨的難點和痛點,最終法院通常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九條的規(guī)定,在上限50萬元內酌定賠償金額。本案的亮點就在于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在多角度論證騰訊公司所遭受的經濟損失明顯超出法定賠償數額的上限后,突破法律規(guī)定酌定賠償金額,這樣的判決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法律的滯后性不能阻止公正的實現。
(注:以上嘉賓觀點,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供稿:上海律協(xié)文化傳媒業(yè)務研究委員會
執(zhí)筆:祁 筠 君合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
詹德強 上海天尚律師事務所
王鉞翰 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
劉佳迪 君合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
俞國新 北京市中銀(上海)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