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歷史的原因,香港一直實行判例法,屬于英美法系的范疇,所以香港的法院設置和內地有比較大的區(qū)別。
從上述圖片中可以看到,香港的法院分為兩個序列,即層級和事務。層級序列中裁判法院、區(qū)域法院、高等法院、終審法院的設置,和內地的基層法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最高法院的設置有幾分相似,但事務序列的設置則區(qū)別非常大。內地目前針對事務設置的專門法院非常少,而香港有土地審裁處、勞資審裁處、小額錢債審裁處、淫穢物品審裁處、死因審裁處。這些審裁處所要處理的案件,要么是常見數(shù)量多,要么是少見專業(yè)強,所以專業(yè)審裁處的設置有利于集中、高效、專業(yè)地處理這些糾紛。比如小額錢債審裁處審理數(shù)額不超過5萬元的民事申索案件,采用非正式的聆訊模式,而且訴訟雙方不得委托律師。內地目前并無類似的制度,導致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比較突出。往往簡單的小額案件花費法官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利于高效地發(fā)揮司法資源。
香港法院的庭審除非明確不公開的,均可以自由地旁聽,而且進出法院不需要安檢,這有點出乎大家的意料。很多學員也在問不安檢能安全嗎?不同的主講嘉賓均解釋,香港多年實行這樣的制度,沒有發(fā)生過我們所擔心的破壞法院安全的事件,這一方面反映香港的法治觀念深入人心,大家知道并認可法院是神圣的地方。另一方面也折射內地法治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最后一節(jié)課黃律師解讀香港法官的身份認同也讓我印象深刻。法官不是一份簡單的職業(yè),做法官的人不是為了工資收入,而是一種神圣的身份認同,所以法官即使下班后也會非常注重自己的行為舉止,以至于黃律師開玩笑說做了法官基本就“與世隔絕”,不參加同學聚會,不參加社會活動,不參與各種宴請。我想這和英美法系的特點也有很大的關聯(lián),英美法系奉行判例法,所以幾百年前的法官判決會成為后世的法律淵源,后人記住的是某個法官的判決和法理分析,而不是某個法院的判決,法官個人的價值或者責任明顯大于成文法體系下的法官。
以前對律政司的認知只來源于電視劇或者零碎的報道,這次實地走進律政司機會難得,而且有律政司的人士做詳細的介紹,非常有收獲。雖然律政司不是香港的立法機關,但律政司直接參與司法實踐和各項法律實務,所以能掌握法律運行的第一手資料,包括爭議焦點、運行效果、社會反響等,進而能匯總具體的立法或者修法建議,這對法律的不斷完善非常有幫助,我們目前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立法,沒有成系統(tǒng)的司法實踐反饋制度。
當然,我們還走訪了法律援助署、香港國際仲裁中心、香港律師會、社區(qū)等都有不小的收獲,能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幾乎走訪了香港全部主要的司法單位非常難得,真的不虛此行,這要非常感謝本次組織方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長寧區(qū)工作委員會、上海市長寧區(qū)法律服務業(yè)協(xié)會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學院,感謝各位領導和工作人員的辛苦付出!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
合伙人 王進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