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區(qū)東湖街道某小區(qū)的陳女士,房子才住了不到一年,就因為樓板漏水,已經叫物業(yè)公司修過三次,卻依舊沒有修好。前天上午,她專門為這個事給律師打了電話,詢問應該通過什么手段與物業(yè)公司“交涉”。陳女士說:“我現在遇到棘手事,都會事先征求律師的意見。 ”據了解,目前像陳女士這樣“有事找律師”的余杭市民,現在正變得越來越多。
“我每天都能接到10多個市民的咨詢電話。”浙江振業(yè)律師事務所主任盧紅梅用“繁忙”來形容她每天的工作。去年一年,就有近百位市民請她擔任私人法律顧問。目前,該律師事務所每天總要接待5至10位上門來尋求法律服務的市民。“盡管我們要收取幾元到數百元不等的服務費,但市民在支付這筆費用時都顯得很爽快。”盧紅梅說。
一位已經在余杭從事律師職業(yè)近10年的律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已經有4位從事個體經營的小老板和他簽訂了私人律師服務協(xié)議。據介紹,這種私人律師服務的收費基本約每天2元,每年500至1000元。市民來找律師“商量”的,主要是涉及家庭婚姻糾紛、工商糾紛、個人傷害、交通事故賠償等問題。
“我們每天都要簽合同做買賣,難說什么時候就被騙,只要花點錢,日常的法律問題就都能得到專業(yè)的服務,何樂而不為呢?”一位已經簽訂了私人律師服務協(xié)議的個體老板說,他請私人法律顧問的初衷就是做生意能更順暢。
“遇到事情先想到找律師,說明余杭市民的法治觀念正在不斷加強。”余杭區(qū)法學會會員吳培火說。據介紹,2005年,余杭區(qū)區(qū)委提出了“法治城區(qū)”的構想。2006年,在“法治浙江”的行動中,該區(qū)又率先啟動了“法治余杭”的建設,其中就把“深化全民法治教育,增強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yǎng)”作為主要任務之一。余杭區(qū)司法局法律服務管理科的一組數據顯示:2003年,該區(qū)內8家律師事務所辦理的各類案件為1024件,2004年為1520件,而2005年已達2061件;今年1至4月,已辦理各類案件755件。
該區(qū)司法局法律服務管理科科長徐靖在解讀“余杭區(qū)律師業(yè)務呈現逐年遞增態(tài)勢”時說,隨著余杭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特別是廣大城鄉(xiāng)居民參與經濟活動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各種涉法問題也逐漸增多,迫切需要人們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不少農民帶著自己的法律顧問走上談判桌、簽字席,確保經濟合同的合法性,也大大降低了生意上的風險。而市民在遇到鄰里糾紛、生活糾葛時,也交由法律顧問全權處理,不但節(jié)省了的時間,還保證了糾紛能得到公平解決。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